一、方案核心定位
以“安全为基、效率为要、绿色为魂”为核心,融合5G、物联网(IoT)、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、数字孪生等技术,打通矿山“地质勘探-采矿生产-运输提升-洗选加工-安全监管-运营管理”全流程数据链路,构建“少人化、无人化、智能化”的新型矿山运营模式,实现安全风险降低、生产效率提升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多重目标。
二、核心系统架构设计
(一)数字孪生矿山底座
作为智慧矿山的“数字骨架”,基于高精度地质建模技术(如三维地震勘探、无人机测绘),构建1:1还原矿山地表、井下巷道、煤层分布、设备位置的三维数字模型。实时接入井下传感器、智能设备的运行数据(如瓦斯浓度、设备温度、开采量),实现“井下实景-数字模型-数据看板”的实时同步,为生产调度、风险预警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撑。
(二)五大核心智能应用系统
1. 智能采矿系统
• 无人综采工作面:在井下综采面部署智能采煤机、液压支架、刮板输送机,通过5G+边缘计算实现设备协同控制,无需人员现场操作,由地面调度中心远程监控开采过程,开采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• 智能掘进系统:采用悬臂式掘进机+临时支护机器人组合,搭配激光导向与AI视觉识别技术,自动完成巷道切割、支护作业,减少掘进面人员数量,降低顶板坍塌风险。
2. 智能运输与提升系统
• 井下无人运输:井下运输巷部署无人驾驶矿用卡车、智能轨道机车,基于UWB定位与路径规划算法,自动完成“工作面-井底车场”的煤炭转运,避免人员在狭窄巷道内作业。
• 智能主井提升:主井提升机搭载AI故障预测模型,实时分析电机电流、钢丝绳张力等参数,提前预警轴承磨损、钢丝绳疲劳等故障;通过智能负载调节,提升效率提升15%,能耗降低8%。
3. 智能安全监管系统
• 全方位环境监测:在井下关键区域(如掘进面、采空区)部署瓦斯、一氧化碳、粉尘、温度传感器,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,当瓦斯浓度超标时,自动触发声光告警并切断附近设备电源。
• 人员智能定位与安全管控:井下人员佩戴UWB定位手环,实时显示人员位置、移动轨迹,若人员进入禁入区域(如采空区),手环立即震动提醒,地面调度中心同步发出告警;发生紧急情况时,可通过手环一键呼救。
4. 智能洗选加工系统
• 智能分选:洗煤厂采用AI视觉识别+重介分选技术,自动识别煤炭中的矸石,精准调整分选参数,提高精煤回收率2%-3%。
• 智能质量管控:通过在线灰分仪、水分仪实时检测煤炭质量,数据自动上传至质量追溯系统,生成每一批次煤炭的质量报告,实现“开采-洗选-销售”的质量全程可追溯。
5. 智能运营管理系统
• 生产调度指挥:整合采矿、运输、洗选数据,形成生产调度看板,实时显示各环节产量、设备运行状态,调度人员可通过平台远程下达生产指令(如调整采煤机速度、优化运输路线),实现全流程协同。
• 能耗与成本管理:采集矿山用电、用水、耗材(如炸药、支护材料)数据,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能耗浪费环节(如设备空转),生成节能优化方案;自动核算每吨煤的开采成本,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。
(三)数据与网络支撑体系
1. 矿山专用通信网络:井下部署5G专网(支持矿用隔爆型基站),实现井下全覆盖,保障无人设备、传感器的数据高速传输;地面办公与生产区域采用工业以太网,与井下网络通过防火墙、单向隔离装置实现安全隔离。
2. 矿山大数据平台:汇聚全流程生产、安全、设备数据,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(如Hadoop)实现数据高效管理;通过数据挖掘算法(如关联分析、预测模型),输出设备故障预警、产量预测、安全风险评估等结果,支撑管理决策。
三、方案实施价值
1. 安全层面:井下作业人员减少60%以上,杜绝顶板、瓦斯、运输等传统安全事故,实现“零死亡、少重伤”的安全目标。
2. 效率层面:采煤效率提升30%-50%,主井提升效率提升15%,洗煤精煤回收率提升2%-3%,整体矿山产能提升20%以上。
3. 绿色层面:通过智能能耗管理,矿山整体能耗降低8%-12%;洗煤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,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5%以上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